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2期
编号:13183825
3类典型肺曲菌病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吴小玲邓治平
诊断肺曲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或吸入曲霉菌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病变,但因该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曲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近期3例不同类型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诊断及时并给予抗真菌治疗,2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肺曲菌病表现不典型,确诊率低,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结合患者的高危因素及影像学改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肺曲菌病;诊断肺曲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或吸入曲霉菌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病变,但因该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不典型、痰菌检出率低以及缺少病理检查等,首诊阳性率很低、误诊率高。近年来,笔者所在科确诊的肺曲菌病例不断增加,现回顾笔者所在科最近确诊的3种不同类型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14岁,因咳嗽、咯痰、咯血伴喘息半年入院。既往体健,但长期居住于底楼,室内堆放较多谷物等粮食。查体:一般情况好,胸廓对称、无畸形,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胸片:左肺中野及下肺见斑絮密度增高影,左肺门结构显示欠清。胸部CT左肺上叶前段、左下叶背段、右肺中叶内侧段见较多斑絮影,左肺上叶前段病灶内见一空洞,见图1。气管镜下左肺下叶背段及右肺中叶内侧段见淡黄色脓性痰栓阻塞管腔,支气管抽吸物培养见曲霉菌生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痰细菌培养、痰涂片查抗酸杆菌均为阴性,血IgE 1420 mg/L;呼出气NO测定值明显升高,达56 ppb。诊断考虑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给予口服甲泼尼龙、伊曲康唑治疗20 d后复查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见图2。2个月后复查肝功正常,胸部CT示双肺斑絮影吸收,双肺下叶及中叶(舌段)中央型支气管扩张,见图3。图1治疗前胸部CT图2治疗20 d胸部CT图3治疗2个月胸部CT病例2:患者,55岁,因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10 d入院。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0年,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并曾因反复咳嗽、咯痰、咯血住院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慢性病容,口唇轻微发绀,桶状胸,双下肺闻及较多湿啰音及Velcro啰音,心脏及腹部无阳性体征。四肢小关节变形,双手指关节明显。血液分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纤维化伴多发肺大泡,上叶肺大泡内见结节状、团块影,随体位而移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